首页 >> 妇科中心 >> 妇女保健

妇科中心

女性尿失禁的原因 尿失禁是怎么引起的

 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?女性尿失禁的原因?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引起的?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,是因腹内压增高,直立或行走时,由于尿道括约肌弛缓和无力形成的尿液不随意地流出的疾病。发生在青少年时,多是先天性括约肌缺如或功能不佳,中年患者多由于损伤,生产造成肌张力减退,老年患者由于 肌肉萎缩 所致,此外久病后体弱, 营养不良 , 糖尿病 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。

  压力性尿失禁在ICS(1975)初次标准化名词定义明确规定: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。在腹压增加时,无逼尿肌收缩,腹压传人膀胱使膀胱内压升高,当膀胱压大于尿道压,尿道关闭压呈负值时发生的尿失禁称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(genuin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GSUI)。济宁市第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吕中华

  压力性尿失禁虽然男女性别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,但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几乎均发生于女性,男性发生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极为罕见。

  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占有压力性尿失禁之症状及体征病人的29。82%。年龄多在21-60岁之间,平均为44.8岁。有的报告发生率与分娩次数成正比。

  压力性尿失禁诊断的目的是必须证实尿失禁是由腹压增加所引起的。

  1.询问病史 了解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的各种原因,如分娩、外伤、盆腔手术等。了解尿失禁对病人生活的影响。同时,还应了解有无排尿困难症状以及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等。

  2.症状 咳嗽、大笑、打喷嚏、搬重物时尿液不随意地从尿道口漏出。临床可分为三度:Ⅰ度:咳嗽、打喷嚏、搬重物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失禁;Ⅱ度:站立、行走时出现尿失禁;Ⅲ度:直立或卧位时均有尿失禁。

  3.体格检查 ①测尿道长度:插入气囊导尿管,气囊注水20ml,轻轻地拉至尿道内口,计算出尿道长度。女性尿道正常长度为4cm 左右,如立位时尿道长度缩短或立、卧位时均缩短,则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。②膀胱颈抬举试验:病人取截石位,在膀胱充盈时,增加腹压,有尿液流出;此时将示指和中指插入阴道内,于膀胱颈两侧将尿道向上抬举,如尿流中止即为阳性。③棉签试验:用于判断尿道下垂的程度。取膀胱截石位,常规消毒后于尿道插入一棉签。正常人在有应力和无应力状态下棉签活动的角度不应>30°,若>30°则表明膀胱、尿道支持组织薄弱。

  4.膀胱测压除外神经性膀胱,并瞭解尿失禁程度。

  诊断: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:

  1.尿液分析正常,尿培养阴性。

  2.神经检查正常。

  3.解剖学支持薄弱(棉签试验,X 线或尿道镜检查)。

  4.证实在压力情况下有溢尿(压力试验或棉垫试验)。

  5.膀胱内压测量图或尿道膀胱内压正常(残余尿量正常,膀胱容量及感觉正常;没有非自主性逼尿肌收缩)。

  其他辅助检查:

  1.尿流动力学检查 逼尿肌反射正常,压力性尿失禁时较大尿流率明显增加,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降低,轻度者膀胱内压为5.9~7.8kPa,中度者为2.5~5.9kPa,重度者低于1.96kPa。尿道压降低,较大尿道压明显下降,由卧位转为立位后,其尿道关闭压下降。

  2.漏尿点压(LPP)测定 将测压管放入膀胱并充盈膀胱,记录发生尿道漏尿时的膀胱内压力,此压力即为漏尿点压。轻度大多高于11.8kPa,重度大多低于5.88kPa。

  3.较大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剩余尿测定均正常。

  4.尿道膀胱造影 正常膀胱后角应为90°~100°,上尿道轴与立位的垂直线,形成1 个约30°的尿道倾斜角,膀胱颈高于耻骨联合下缘。压力性尿失禁时,膀胱尿道后角消失,膀胱颈低于耻骨联合下缘,尿道倾斜角增大,膀胱颈部呈漏斗状并下垂,尿道轴发生不同程度的向下、向后旋转。Green 将它分为两型:Ⅰ型,尿道轴线正常,但后尿道膀胱角增大;Ⅱ型,膀胱后尿道角消失,腹压增加时尿道下降、扭曲使尿道倾斜角增加,尿道倾斜角>45°,有时>90°,膀胱颈有关支撑组织薄弱,症状严重,治疗困难。此后McGurie 提出将与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命名为Ⅲ型。

  温馨提示:如果您对此还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和我们在线医师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