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经常尿床该怎么办?
孩子3周岁以后仍然尿床,医学上称为“遗尿症”。如长期得不到治疗,则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。
医学研究表明:患遗尿症的孩95%以上有性格内向、胆小、缺乏勇气和自信、脾气大、睡眠沉、叫不醒等状况。还有许多尿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与精细动作不协调,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好动、发育不完善。很多孩子出现龃齿、虫牙,还易患佝偻病,免疫力低下,消化功能差。给孩子造成难言的痛苦。
遗尿症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,容易出现隐睾、小阴茎、小膀胱、小子宫等生理疾病。容易造成不孕不育。成人后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,应尽早使用治疗遗尿症的专用 产品,提高中枢神经对尿感信号的灵敏度,使您的孩子能达到有尿自然醒的治疗目的。
遗尿也就是人民常说的"尿床",遗尿症是儿童学龄前幼儿常见疾病之一,这种症状对孩子和家庭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危害,不仅增加了母亲的家务活,甚至还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,在同龄人之间受到嘲笑等等,那么对于孩子的遗尿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?
"尿床"的五大原因
目前认为引起遗尿的常见原因有:抗利尿激素昼夜分泌节律异常、膀胱功能紊乱、睡眠过深、遗传因素、心理因素及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等.
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异常
通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白天低、夜间高,尿量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发生相应的变化.而部分遗尿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去昼夜节律性,无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,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较低,以致夜间尿量多,膀胱在夜间易被尿液充满,从而不自觉地激发排尿反射,产生遗尿.
膀胱功能紊乱
主要是指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、低顺应性膀胱,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-括约肌收缩不协调,从而引起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,因此导致患儿出现遗尿.文献报道,相当一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遗尿症患儿,其功能性膀胱容量明显减少.
睡眠过深
遗尿患儿往往夜间睡眠较深,不易唤醒,唤醒之后也常常还是迷迷糊糊的,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,因此,夜间唤醒排尿相对比较困难,而导致尿床.
遗传因素
在香港的调查研究发现,遗尿症患儿有阳性家族史者为28%.此外,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,这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.
心理因素及排尿习惯不良
部分患儿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,出现尿床后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,甚至打骂,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,每晚睡前总过度担心再次尿床,继而产生自卑心使遗尿经久不愈,此外,家庭变故、家长与孩子长期分离、黑夜恐惧、受惊等均可导致儿童遗尿.值得关注的是,心理因素还可使少数患儿的遗尿逐渐形成顽固的习惯,甚至成年后仍无法改变.
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,没有及时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,或者家长训练排尿的方法不对,夜间把幼儿唤醒后,让孩子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排尿,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,就把孩子抱上床,这种情况下,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,无法形成条件反射,容易尿床.
联合治疗实现治疗孩子的遗尿症
对遗尿患儿进行诊治及鉴别的常用检查方法,多为尿常规、肾功能、血糖、双肾、输尿管和膀胱B超、腰骶椎X线平片等.目前,尿流率结合肌电图检查是一种比较新颖并且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,它可以客观反应下尿路的排尿过程,是尿动力学检查中较基本的组成部分.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、非侵入操作、患儿无痛苦、易于为儿童接受的特点,尿流率被作为尿动力学检查的初步检查,已在儿童遗尿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.
目前治疗遗尿患儿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、中医治疗、行为治疗、心理辅导及教育训练等, 上大多提倡联合治疗,这样的治疗起效快、治疗效果稳定、不易复发.
上一篇:生活中有大学问—解除宝宝便
下一篇:该怎样预防发水痘